《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促进平等就业,增加高质量就业,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这表明,在就业优先战略导向下,中国制造业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稳就业”的重要作用。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普及应用,数字技术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制造业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的加速转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智能化、数字化驱动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将会面临“机器换人”去技能化带来的就业影响,但与此同时,也会获得“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带来的高质量就业岗位的创造、中高技能劳动者收入提高等数字红利。
近年来,随着近年来平台经济、元宇宙等新经济发展涌现出的新模式新业态,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催生出新的就业岗位和灵活的就业方式。根据2020年由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阿里钉钉发布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未来5年,包括数字化管理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等在内的新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近千万。这些新的就业岗位凭借相对自由灵活的工作方式和较高的收入预期将成为未来吸引高技术人才和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